當代書法的創作與走向——龍首大講堂第十八講開講
2015年5月27日,由陜西省藝術研究所主辦的“龍首大講堂”第十八講開講。主講人陜西省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川淮為我們帶來了以“書法的創作與走向”問題為主題的講座。講座由所長丁科民主持,全所共四十余人到場聽講,認真參加了此次活動。
吳川淮長期致力于書法藝術的專業研究,博覽群書,知識面寬泛,尤其是現在長期活動于全國的精英文化中心——北京,受到很多專家、學者的侵染熏陶,眼界開闊,對書法藝術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深刻且獨到的見解。此次講座圍繞當代許多書法人都較為困惑的問題——書法如何創作以及未來走向何方的問題,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首先,吳川淮以中國書法家協會的建立為切入點,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以來對全國書法發展形勢的影響。由于協會一直在積極的組織舉辦書法展覽,對書法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提高了全國書法創作人的積極性。其次,他結合自身一直生活的地域——陜西,作了詳細的分析。陜西省曾經聯合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過第八屆全國書法篆刻展,此次全國性的展覽對陜西省的書法創作與走向產生很大影響,提高了陜西書法家對書法藝術的創作認識及未來展望。此外,還有一些高屋建瓴式的人物如鐘明善、薛養賢、華山三友(吳振峰、遆高亮、史星文)、于唯德等領頭羊的作用,對于陜西書法的后繼發展以及在提攜培養后學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綜上這些形成了如今陜西書法的發展局面。最后,在分析了這種書法局面后,為大家說明了書法的未來走向是以碑、帖或者碑帖結合為主流,輔以現代派書法的創作方式前進,而書法藝術發展的方向則是要以技法創作與學術理論研究共同發展為支撐,創作主體群主要為已經后來居上80后們。這些抽絲剝繭式的分析講解讓大家對當前書法藝術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更給我們以啟示,為很多的書法愛好者指引了一盞明燈。(劉院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