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項目如何保護,怎樣保護?陜西省在保護世界非遺項目——西安鼓樂中探索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子。近日西安鼓樂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公布的50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秀實踐案例。
西安鼓樂,又稱長安古樂。是千百年來流傳在西安(古長安)及周邊地區的傳統民間大型鼓吹樂,是中國傳統器樂文化的典型代表,被稱為“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和“中國古代的交響樂”。其樂曲結構龐大、風格典雅,至今仍使用著唐、宋時期俗字譜的記譜方式,又被稱為是破解中國古代音樂史眾多謎團的一把鑰匙,對于研究、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音樂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如何保護好具有千年歷史瑰寶呢?怎么樣才能讓它在新的時代煥發燦爛的光彩呢?
在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大力支持下,陜西省藝術研究院的保護工作者們,在探索中不斷前行。
一、強化了活態保護與傳承
強化西安鼓樂的活態保護,大力支持民間樂社演出活動,連續舉辦了十一屆西安鼓樂藝術節;鼓勵各樂社恢復朝山進香、廟會展示等民俗功能性演出活動;支持民間樂社多次自赴北京、上海、湖南、廣東等地參加當地重大節慶活動。同時將傳承保護納入陜西省惠民演出,與旅游市場結合,在大唐芙蓉園,財神廟、西安城墻南門甕城,設置了固定時段、固定場次的演出,使全國各地的游客親身感受到了這種古老藝術的魅力后,使其影響不斷擴大。
二、啟動了傳習所建設
西安鼓樂傳習所建設采用民間自籌、政府資助的方式,在周至縣南集賢西村、東村、長安區何家營、西安市都城隍廟等傳統民間樂社建成了4處西安鼓樂傳習所,不僅為民間傳統樂社的傳承和保護提供了場所,也成為了傳承與保護西安鼓樂展示和宣傳的重要陣地。
三、加強了文獻固態保護
西安鼓樂的保護不但重視活態保護,而且加強了文獻的固態保護。收集整理了各樂社的重視資料。出版發行《原生態陜西民間藝術精華系列之西安鼓樂》DVD、《西安鼓樂大典》共5本20卷,分別為《西安鼓樂概述》《西安鼓樂口述史》《西安鼓樂論著選》《西安鼓樂古譜集成》《西安鼓樂新創曲譜集》,強化了西安鼓樂文獻保護。
四、開展了鼓樂進校園活動
2012年開始,西安鼓樂持續開展“走進青春·西安鼓樂進校園”大型系列活動。演出足跡遍及西安、榆林、延安、北京、上海、福州、泉州、廈門及臺北、花蓮等地數十所大中院校。西安鼓樂走進校園活動,受到青年學生的熱烈歡迎,使青年學生面對面、零距離地感受到了傳統民間音樂的藝術魅力,提高了青年人對傳統文化認知感。
五、推動了西安鼓樂走向世界
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在重視國內保護宣傳的同時,還推動西安鼓樂走向世界,積極組織西安鼓樂社赴國外,開展文化交流活動。近年來,陸續在澳大利亞、韓國、德國、法國、荷蘭、日本等國家開展了演出活動,受到了各地觀眾的熱烈歡迎,讓陜西的傳統瑰寶——西安鼓樂,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因,是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傳承它就是傳承中華民族的文脈,保護它就是保護中國文化的根脈。此次,西安鼓樂入選國家級“非遺”優秀實踐案例,是鼓勵也是鞭策,讓我們以此為起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創新保護的路上不斷前行?。ǚ沁z保護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