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成的課題
《中國曲藝志·陜西卷》國家社會科學藝術學項目重點課題
課題主持人:丁科民 課題組成員:鄧萌、王潮中、王娟
《中華舞蹈志·陜西卷》國家社會科學藝術學項目文化部課題
課題主持人:李開芳 課題組成員:畢小華 李婷 王娟 王潮中
《西安鼓樂調查》文化部子課題
課題完成人:許德寶 鄧萌
《陜南民歌調查》文化部子課題
課題完成人:許德寶 鄧萌
《漸行漸遠的遺響——陜西戲曲資源現狀調查》文化部子課題
課題完成人:楊云峰
《陜西民間舞蹈現狀調》文化部子課題
課題完成人:張艷 安晏寧
二、 獲獎劇目、專著、論文
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陜西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
劇作《柳河灣的新娘》 作者:謝艷春
“首屆陜西文藝評論獎” 二等獎。
著作:《文化的品格》 作者:楊云峰
“首屆陜西文藝評論獎” 三等獎。
著作:《長安看花》 作者:楊 忠
著作:《演奏家的旋律》 作者:尚飛鵬
著作:《面對孤獨》 作者:葉 濤
論文:《沒有預設的和諧》 作者:張新生
論文:《九屆國展的回顧與前瞻》 作者:吳川淮
論文:《本色史豐》 作者:何 桑
“’臺州廣電杯’重大突發事件與媒體應對策略”征文(主辦:廣電部)
論文《使民知之攻時堅》獲優秀獎 作者:張新生
“海西杯”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福建書主協) 作者:吳川淮
三、課題立項
《電視文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以陜西電視媒體為例》課題立項號:09K020 張新生與人合作
四、出版專著
著作《遠古的記憶》《甘肅人民》 作者:謝艷春
論文集〈藝海臨風〉陜西旅游出版社 作者:張艷
五、報刊發表論
《展秦人風彩 傳秦腔根脈》〈中國文化報〉2009年11月 作者:謝艷春
《半喜半憂—陜西戲劇創作和劇作家調研》 《中國文化報》《劇本》2009、6 作者:謝艷春
《戲曲現代戲創作的的新收獲—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觀后》《文藝報》2009年7月 作者:楊云峰
《知識分子使命意識的藝術演繹—秦腔“杜甫”的當代意義》《中國文化報》2009年2月27 作者:楊云峰
《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天天有秦腔” 》2009年11月陜西秦腔周專版 作者: 楊云峰
《基層劇團的市場選擇—從周至劇團上演的“母子恨”說起》2009年11月陜西秦腔周專版 作者:楊云峰
電視評論《原來是為了養生》獨立《中國廣播影視》2009、1 作者:張新生
《延安人的“鬧”》獨立《中國文化報》2009、9、15 作者:張新生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年征文綜述》《陜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 作者:丁科民
《探尋生命的重量與時光的閃失》(序)發表在《麥芒上的舞者》 太白文藝出版社。作者:尚飛鵬
《〈機器俠〉:無厘頭移植與失策》《電影藝術》2009、6 作者:孫昭
《生存與生態——南泥灣精神再認識》《全國文化系統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6版 作者:張新生
《三十年的文化考量----對三十年文化的解讀》《中國書法》2009、1 作者:吳川淮
中國傳統音樂的活化 《中國文化報》11、8 作者:許德寶
《城市文化廣場中書法文字的藝術表現力》全國教育科技類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教育科學探究》2009、5 作者:張艷
《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藝術科研新局現——陜西省藝術研究所科研成績斐然 《陜西日報》2009、1、14 作者:孫婧
《詩歌節是對詩人的重視》(華商報)2009、5、22 作者:尚飛鵬
《西安書畫市場調 《北方周未》2009、3、19 作者:孫婧
《書法的審美經驗及其分析》 全國第八屆書學研討會入選 (河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吳川淮
異質老漢張新生》 香港《文匯報》2009、9、18 作者: 吳川淮
《有膽 有識 有力 有度 ---陳仕彬繪畫解讀》《美術報》2009、3、17 作者:吳川淮
《道存篆籀 意象字中------胡立新與他的籀篆意象書法》《中國現代藝術品鑒》四川美術出版社2009、7 吳川淮
《〈平復帖〉與當代的審美表達》(論文)全國黃庭堅論文研討會《中國書法》雜志2009、1 作者:吳川淮
《散僧說禪 造微入妙——黃庭堅書法解讀》入選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吳川淮
《意外生體吾以觀復—讀況尉書法》《水墨味》2009、16 吳川淮
《梅蘭芳與泰戈爾的跨國友情》《西安晚報》2008.12.29 作者:王東明與人合作
《哀樂的由來及作者》1800字《西安晚報》2009.12.7 作者:王東明與人合作
“論繪畫的理由”《文化藝術報》2009、3、5 作者:張平
《改革家的誠信品格——談新編歷史劇“商鞅立信”》《當代戲劇》2009、3 作者:何桑
《當地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詩史—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的人物塑造》《當代戲劇》2009、3 作者: 楊云峰
《不一樣的“楊貴妃”—從秦腔音樂劇“楊貴妃”看侯紅琴、張濤的舞臺表現》《當代戲劇》2009、 6 作者:楊云峰
《陜西戲劇創作的幾個傾向》《當代戲劇》2009、6 作者:謝艷春
《堅持傳承創新,發展秦腔事業》——陜西省第一批秦腔代表性傳承人交流展演活動綜述《當代戲劇》2009、4 作者:何桑與人合作
《心無掛礙出自華》《延河》總第571期 作者:李珖
“論繪畫的理由” 《文化藝術報》2009、12、5 作者:張艷
《論謂河流域民間美術的傳統文化基因》《藝術界第》2009、2 作者:孫婧
《漸行漸遠的遺響—陜西戲曲資源現狀調查》(一)《藝術界》2009、1 作者: 楊云峰
《漸行漸遠的遺響—陜西戲曲資源現狀調查報告》(二)《藝術界》2009、2 作者:楊云峰
《戲曲現代戲的新收獲—簡評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 《東方藝術》2009、7、7 作者:楊云峰
《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詩史—簡論“大樹西遷”的人物塑造》 《終南》2009、8 作者:楊云峰
《知識分子使命意識的舞臺呈現—新編秦腔古裝劇“杜甫”的當代意義》《戲曲研究》第12期 作者:楊云峰
《色彩在兒童樂園中的運用》《藝術界》2009.4 作者:張艷
《當代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詩史—秦腔現代戲“大樹西遷”的人物塑造》《戲曲研究》2009年7期 作者:楊云峰
《歷史真實與舞臺表現—秦腔古裝劇“大秦腔軍”觀后》《戲曲研究》2009、2 作者: 楊云峰
《轉型時期陜西戲劇的社會責任與藝術自覺》《西安戲劇》2009、6 作者: 楊云峰
調查報告《民歌的喧囂與腰鼓的熱鬧——關于陜西建設文化強省的思考》及隨筆《歲末感言》《藝術界》2008、4 作者:張新生
《延安紅色革命文化資源有效整合及當代演繹》結題報告(節選)《藝術界》2009、4 作者:張新生
《心游萬韌 思接千載——“道北七十年”創作談》《西安電視》2008、11 作者:張新生
電視評論:《致富之路無捷徑——觀獲獎專題片“竹山村的新’愚公’”有感》《西部廣播影視》2009、1 作者:張新生
電視評論:《將結論化為思考——電視專題片〈脫軌的青春〉簡析》《西部廣播影視》2009、4 作者: 張新生
電視評論:《點石成金 涉筆成趣——陜西電視臺都市青春頻道〈RAP資訊〉點評》《西部廣播影視》2009、4 作者:張新生
《歌歌大王志 切切老臣心》《藝術界》2009、3 作者:謝艷春
論和諧社會下的圖書館管理與創新《藝術界》2009、4 作者:何磊
論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圖書管的管理創新《藝術界》2009、4 作者:何磊
《民樂的話語權——陜西民管會成立20周年親歷》,《藝術界》2009、1 作者:何桑
《用民族音樂抒寫理想生活——記油達民老師》,《藝術界》2009、1 作者:何桑
《秦腔的前世今生——不同文明背景下的秦腔探微》 《藝術界》2009、2 作者:何桑
《民族文化記憶的保護與傳承——對話余華青廳長》《藝術界》2009、3 作者:何桑
《戲劇批評如何講真話》《西安戲劇》2009、4 作者:何桑
《秦腔晉京五十年》《藝術界》2009、4 作者:何桑
《目標 膽識 攻取——記戲曲理論家楊志烈》 《蒲劇藝術》2009.2 作者:王東明
《關于人的思考——張平油畫賞析之三》《藝術界》2009、4 作者:何桑
《“西安鼓樂古譜集”首發式舉行》《陜西日報》2009、6、11 作者:何桑
《解放思想張揚個性—藝術創作會紀要》 《藝術界》2009、4 作者:李婷 甘婧
《秦商會館與秦腔的傳播》《藝術界》2009、3 作者:柳茵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蓮而不妖——由<出水蓮>分析客家箏藝流派的形成及美學特征》 《藝術界》2009、2 作者:潘爍
《繼承優良傳統 振興秦腔文化——秦腔藝術展啟示錄》 《藝術界》2009、3 作者:潘爍
《民歌精神的傳承與藝術修養》——讀劉均平音樂論文集《踏遍青山》 《藝術界》2009、4 作者:尚飛鵬
《“清醒的思考與自覺的批判程萬里》《藝術界》2009、4 作者:尚飛鵬
”——讀劉亞麗散文集《一地花影》《陜北詩報》09、15 《藝術界》2009、4 作者:尚飛鵬
《詩歌:生命奧秘展開的描述》《藝術界》2009、3 作者:尚飛鵬
《第三屆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觀感》《陜西日報》2009、7、10 作者: 孫昭
《戲曲內容與形式的雙重變革》《當代戲劇》第3期 作者:作者:孫昭
《李小鋒與秦腔<劈山救母>》 《風云人物》2009、10 作者:孫昭
《從幾部成功的劇目看中國戲劇的發展前景》《終南》2009、4 作者:孫昭
《動畫界的天才——宮崎駿》《文匯讀書周報11、15 作者:孫昭
《從西方民族樂派的發展看我國民族音樂之路》《藝術界》2009、4 作者:田珂嶼
《舞海泛舟人——訪舞蹈家李開方先生》 《藝術界》2009、2 作者:王東明
《主流戲劇的另類生存——80后看<郭雙印連他鄉黨>》《藝術界》2008、4 作者:余婷
《廢墟之上的希望——對電影<南京!南京!>的主題分析《藝術界》2009、3 作者:余婷
西安建都多少朝(論文)袁銀波 《西部藝術》2009、10
風云史證班家谷 扶風文史資料 袁銀波
《中國詩歌問題自由談》(之二) 作者:尚飛鵬
《神性寫作與詩意的契合》發表在《第三極》2009年總第3卷 作者:尚飛鵬
《貫徹詩歌精神的行者與引領》發表在《山花》2009年第2期 尚飛鵬
〈劇本的命運〉“電影畫刊”2009、09總第308期 張昊
五、藝術創作方面成果
《柳河灣的新娘》劇作《當代戲劇》2009、3 作者:謝艷春
《大唐巡案》富平阿宮劇團排演 作者:謝艷春
《母子恨》配器指揮 陜西秦腔文化周演出 許德寶
大型民族管弦樂合奏作品《古原足音》寶雞周禮樂團演出 時間:2009、9、28 作者:張芬
大漠虎膽(劇本,10余萬字) 袁銀波與人合作
詩作《果子》《傳說》發表在《詩刊》2009、5 作者:尚飛鵬
詩作《在哪一片大地上加冕》等四首,發表在《詩選刊》2009、5期 作者:尚飛鵬
“祖輩之精神”國畫入選作品,2009年7月份參加全國文化系統慶祝建國六十周年職工書畫展 作者:張平
油畫作品“精神的祈?!?入選2009年10月份省文聯、省文化廳、省美協、共同舉辦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繪畫展 作者:張平
國畫作品“花兒為什么這樣紅” 入選2009年8月份參加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牡丹書畫展 作者:張平
畫作品“普天同慶”2009年8月份參加慶祝建國六十周年“江山多嬌”知名書畫家作品展,作品發表在文豪書畫苑 作者:張平
書法作品入選福文化邀請展 作者:李珖
書法作品入中國首屆書法大展 作者:李珖
書法作品入中國詩歌節詩情畫意中青年邀請展 作者:李珖
書法作品入中韓名家邀請展 作者:李珖
書法作品入陜西省書法篆刻名家展 作者:李珖
書法作品入慶國慶60年暨陜西省省社科院恢復30年展 作者:李珖
書法作品入陜西省圖書館百年展 作者:李珖
書法作品入紀念陳少默誕辰93周年展 作者:李珖
《路遙》八集紀錄片解說詩 作者:作者:尚飛鵬
紀錄片《路遙.》創作筆 作者:作者:尚飛鵬
詩作《為誰轉世》等八首發表在《第三極》2009年總第3卷 作者:尚飛鵬
詩作《大地之軀》等八首《延安文學》2009、4 作者:尚飛鵬
詩作《大鳥》《墳墓》等四首,《陜北》2009、1 作者:尚飛鵬
詩作《任我行走的大地》等兩首,《山花》2009、1 作者:尚飛鵬
詩作《度過每一個得寸進尺的時光》、《在哪一片大地上加冤》、《找不到恰當的詞語》《延河》2009、12 作者:尚飛鵬
長詩《明月高掛》、《?!钒l表在《三邊文學》2009、5 作者:尚飛鵬
詩作《吹胡子瞪眼》、《臥底》等七首發表在《陜北》2009、5 作者:尚飛鵬
詩作《祖國在我心里》發表在《銅川交通》報2009、9、26 作者:尚飛鵬
大型紀錄片《路遙》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黃土)發表在《民情與信訪》2009、10 ——12 作者:尚飛鵬
詩歌《世紀末的情緒》等16首《第三極》2009年總第4卷 作者:尚飛鵬
書法作品入選第20屆中日友好自詠詩展覽(中國書協)作者:吳川淮
書法作品入選共和國部長書法展(中國書協)作者:吳川淮
書法作品入選東北亞地區書法邀請展(中國書協) 作者:吳川淮
書法作品入選中國千名書家寫經書法大展(山西書協、鳳凰衛視) 作者:吳川淮
書法作品入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華坪金達”全國書法作品大展(全國政協 云南書協)作者:吳川淮
書法作品入選全國惠風和暢書法展(廣東省統戰部)作者:吳川淮
2009年5月份“藝術觀潮”雜志刊登專版,由南陽子撰寫評論文章“另類的荒誕者,關于油畫家張平”。發表油畫作品7幅?!端囆g觀潮》2009、3 作者:張平
2009年6月份“藝術在線”雜志,刊登畫家信息,刊登油畫作品2幅?!端囆g在線》 作者:張平
2009年7月份“創意中國”大型畫冊專版刊登張平油畫,發表作品7幅。 《創意中國(藝術卷)》 作者:張平
2009年4月份在文化藝術報刊登專版,“張平油畫作品選登”由趙熙撰寫評論文章“人性本真的拷問,讀張平畫作”。發表油畫作品9幅。 《文化藝術報》作者:張平
《文化藝術報發表油畫作品4幅?!段幕囆g報》2009、12、5 作者:張平
《健康導報》書畫??恰皬埰浆F代油畫作品賞析”由齊連聲撰寫畫評意境美、抽象美、夢幻美、殘缺美、情趣美、發表油畫作品9幅?!督】祵蟆?009、9 、7 作者:張平
現代保健報書畫博覽傳版刊登“張平現代油畫”發表油畫作品5幅。 《現代保健報》2009、9、15 作者:張平
2009年1月份在“風云人物”書畫特刊刊登專版張平油畫賞析,李俊奇撰寫評論文章“平凡見奇崛”,并發表油畫作品12幅?!讹L云人物》 作者:張平
2009年藝術界第4期由何桑撰寫評論文章“關于人的思考”并發表油畫作品11幅?!此囆g界〉2009、4 作者:張平
藝術界雜志09年第1期,封三封四,發表油畫作品“美夢、文明的虛脫”2幅?!此囆g界〉2009、1 作者:張平
四、轉載及編輯成果
《韓城盤樂宋墓雜劇壁畫初探》收入《中國古戲臺研究與保護》,中國戲劇出版社2009年版。作者:何桑與人合作。
完成“陜西省藝術研究所的官方站網”建設及部分新聞稿件的撰稿編輯工作。作者:孫婧
《二十一世紀戲曲生態》入選論文集 作者:謝艷春
《和諧文化是〈后三國演義〉的主旋律》 中國百科出版社論 作者:袁銀波
《從梨園興衰研究談文化產業發展中的文化元素保護》 入選論文集《三秦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 袁銀波
觀點引用: 卜賀:《關于陜西農民文化生態的初步考察》、《拷問民生新聞的“社會能見度”》 觀點被《文化研究網》、《最后的晚餐——CCTV春節聯歡晚會與新意識形態》前言中,三處引用。
六、 完成的專題調研及中心工作
《陜西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發展調研報告》作者:丁科民
關中—天水經濟發展區文化發展規劃 作者:丁科民 孫婧
《振興陜西文化 打造文化精品》作者:丁科民
《陜西文化發展現狀調研報告》作者:丁科民
《陜西藝術創作引起關注的幾個問題》作者:丁科民
《關于發展研究院所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作者:丁科民
《陜西省藝術研究所人才發展調研報告》孫婧
《陜西藝術研究所公益職責調研報告》作者:丁科民 孫婧
《陜西文化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作者:丁科民 謝艷春 孫婧
《全省圖書系列評審條件修改調研報告》 作者:王潮中
《陜西省第五屆藝術節綜述》——《西文藝三十年圖集》撰稿 作者:謝艷春
全國藝術創作匯報材料 擬稿::謝艷春
陜西秦腔周總結 擬稿::謝艷春
藝術研究所長遠規劃 擬稿::謝艷春
秦腔博物館前言 作者:丁科民
秦腔博物館后記 作者:丁科民
《陜西省藝術研究所改革開放三十年綜述》及三十年大事紀部分內容、刊物介紹——《西文藝三十年圖文集》撰稿 作者:孫婧
《西安鼓樂綜述及保護情況》——《西文藝三十年圖文集》撰稿 作者:孫婧
《西安鼓樂研討會綜述》及大型活動——《西文藝三十年圖文集》撰稿 作者:孫婧
《陜北剪紙綜述》——《西文藝三十年圖文集》撰稿 作者:孫婧
《中國秦腔研究討會綜述》——《西文藝三十年圖文集》撰稿 作者:孫婧
《陜西省藝術研究所數字三十年綜述》及二十八個人成果介紹——《西文藝三十年圖文集》撰稿 作者:孫婧
陜西秦腔文化周采訪提綱 作者:丁科民
秦腔文化周專版策劃 作者:丁科民
《陜西省藝術研究所基本情況及科研工作的主要問題與困難及改革設想,措施建議情況報告》擬稿:孫婧
陜西省藝術研究所近五年工作總結 擬稿:孫婧
起草陜西省藝術研究所2008年工作總結及2009年工作 擬稿::孫婧
2009年工作總結及2010年工作設想 擬稿:孫婧
《陜西省藝術研究所部課題管理工作匯報》——全國課題管理工作匯報會議材料 擬稿:孫婧
《陜西省藝術研究所社會科學藝術學項目2009年度課題指南》 擬稿:孫婧
《陜西省藝術研究所課題管理辦法》(草案) 擬稿: 孫婧
關于2009年度陜西省藝術研究所社會科學藝術、學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擬稿:孫婧
全省藝術創作會議講話 擬稿:謝艷春
組織舉辦迎國慶六十周年牡丹展組織布展工作 袁銀波
塤樂藝術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文本撰寫及宣傳片制作 鄧萌
《全國文化系統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陜西》撰稿 作者:鄧萌 王娟
西安鼓樂項目保護五年規劃 擬稿:鄧萌
西安鼓樂保護工作總結匯報 擬稿:鄧萌
西安鼓樂申遺成功新聞稿 擬稿:鄧萌
西安鼓樂保護規劃項目申報書 擬稿:鄧萌
《陜西省文化藝術三十年大事記》整理 甘婧
《陜西省藝術研究所改革開放三十年大事記》整理 甘婧
《“陜西省戲曲音樂保護與創新理論研討會”會議紀要》整理: 郭丹 潘爍
“在陜西秦腔博物館開館慶典演出”上的講話 擬稿:何桑
“陜西省第一批秦腔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習交流演出”活動的致辭 擬稿:何桑
秦腔博物館概述 擬稿:楊云峰
“在陜西秦腔博物館開館儀式”上的致辭 擬稿:何桑
“陜西省第五屆藝術節”紀念畫冊“序” 擬稿:何桑
為廳長代寫“陜西省第五屆藝術節”紀念畫冊“跋” 擬稿:何桑
秦腔博物館介紹 擬稿:許德寶
“陜西秦腔文化周”演出“寄語” 擬稿:何桑
《堅持傳承創新,發展秦腔事業》——陜西省第一批秦腔代表性傳承人交流展演活動綜述 擬稿:何桑
“陜西秦腔博物館”撰寫“領導接見版面前言” 擬稿:何桑
“陜西秦腔博物館”撰寫“文化交流版面前言” 擬稿:何桑
“陜西秦腔博物館”撰寫登記在冊“文物簡介版面前言” 擬稿: 何桑
“情系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大型文化聯誼活動撰寫活動宗旨及意義 擬稿:何桑
“情系長安——兩岸文化聯誼行”大型活動撰寫新聞通稿“百余臺灣同胞將抵陜、兩岸文化聯誼行啟動” 擬稿:何桑
給“秦腔博物館”籌建活動撰寫新聞通稿“陜西秦腔博物館即將建成開館” 擬稿:何桑
“秦腔博物館”籌建啟動新聞通稿 擬稿:何桑
建立兩個市劇作家檔案 李婷
《文化系統改企單位職稱評審意見》擬稿:王潮中
文化廳職稱工作匯報 擬稿:王潮中
文化廳2009年職稱工作總結 擬稿:王潮中